不只是單純花錢!無論兄弟姐妹關係多好 隨禮時也「要懂的4條規矩」:否則自己吃虧還得罪人

古人說:「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隨禮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尤其是在親戚交往的時候,不管紅白喜事,還是過年過節,送個小紅包,提點小禮物上門拜訪,顯示客套。

古人又說:「親兄弟,明算賬。」兄弟姐妹交往,在隨禮方面,要不要明算賬呢?不算清楚,覺得自己虧本了;算清楚了,說你斤斤計較,左右為難。實際上,隨禮不是花錢那麼簡單,還需要好的規矩。

Advertisements

第一,強者向弱者隨禮,真心幫助。

兄弟姐妹就像十個手指,有長有短。

有的人富得流油,有的人窮得掉渣,有的人打工度日。如果你屬於有錢的人,而兄弟姐妹的家庭情況不太好,你應該大方一些。

也許,很多富人會認為:「憑什麼要幫助他們?我自己也是勞動致富,他們也沒有缺胳膊少腿。」

Advertisements

如果你研究歷史,就會發現,「隨禮」的習俗,和朱元璋有關係。少年時的朱元璋,家庭貧困,親人過世后,連落葬的地都沒有。幸好有財主幫忙,才得以落葬。

他登基之後,倡導父老鄉親互幫互助:「婚姻死喪吉凶等事,誰家無之?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互相周給。」

通過隨禮的方式幫助了親戚朋友,並且不會因此弄丟對方的面子。

我的小姑姑,在伯父家嫁女的時候,隨禮兩萬。因為伯父的女兒在城裡買了房子,又匆匆忙忙結婚,家庭負債纍纍。

雖然,若干年之後,伯父家遲早要還禮,但是小姑姑的做法,明顯就是「救急」。

根據家庭的情況來隨禮,強者幫助弱者,體現了手足之情。

第二,向兄弟姐妹的孩子隨禮,禮輕情重。

我的侄女,常常抱怨:「過年了,大人給的紅包,還沒有捂熱,就被收走了,沒意思。」

Advertisements

過年時,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然後分發紅包給孩子,這是傳統習俗。代表著「壓歲」,祝福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可是,紅包里有幾百塊錢,各家的大人不放心,自然要把紅包收走,代為保管。

大家聽到侄女的話之後,出了一個主意:在給大紅包的同時,再給一個二十元的小紅包。小紅包,變成了孩子自由支配的資金。

我們常說,孩子,要哄一哄。用小禮物、小禮金來哄一哄,體現了你對侄兒侄女的關心,也可以增進兄弟姐妹的感情。

作為大人,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定製禮物。比方說,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提前溝通,看看孩子需要什麼,大人們分別買什麼。這樣的話,禮物不會浪費,也不會被嫌棄。

隨著孩子長大,禮物也在改變。從送玩具,到送「學費」,這樣的愛,在每一個大家庭,都需要。

Advertisements

就算兄弟姐妹有矛盾,兄弟姐妹的孩子沒有矛盾,我們也不能把「矛盾」傳遞給下一代。記住,再難,也不能難為孩子。

第三,平時禮尚往來,主動吃虧。

兄弟姐妹是最特別的親戚,相聚的次數也比其他親戚更多一些。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