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萬買了條「受傷的魚」!被別人笑上當受騙 沒想到3年後「他卻靠魚」賺了一個億

因為水產養殖業都有一定的風險,養一池塘鯰魚最後需要五六十萬的投資,一個不小心將是滿盤皆輸。其中最大的難題便是氣溫差距:如果水溫一經升高,鯰魚很容易得出血病,在湖北養殖東北鯰魚便會面臨這種問題。並且袁丹軍並不是第一位在湖北養殖東北鯰魚的人,之前在養殖戶無一例外全部賠得血本無歸。

面對所有人的不看好,袁丹軍顯得很有信心,覺得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抱著這種想法袁丹軍踏上水產創業路。

Advertisements

為了解決鯰魚容易得出血病的問題,袁丹軍經過不停地摸索,研究出給養殖池加入井水降溫的方法。

Advertisements

到了2008年春節前,袁丹軍養殖的第一批鯰魚順利出塘,卻撞上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這對當地許多水產養殖戶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但對袁丹軍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致富機會。

因為暴雪封了公路,東北和廣東的鯰魚都無法正常運出去,所以袁丹軍的鯰魚成了當地經銷商的搶手貨。

Advertisements

雙方為了競爭他養的懷頭鯰魚,將原本一斤9塊的價格,競爭到了12塊3一斤,而且在短短的五天內被搶購一空,讓袁丹軍凈賺了100多萬!

這次豐收讓袁丹軍覺得錢太好掙了,也讓他內心有些後悔,覺得自己養殖場的產量有些少了,想要掙大錢必須擴大養殖規模。

Advertisements

於是袁丹軍還沒等2008年的冰雪融化,花費巨資再次承擔了280畝新魚塘,還聘請了玩得十分要好的小學同學擔任廠長,幫忙管理養殖場。然而誰也沒想到,正是袁丹軍的這一舉動,讓他陷入絕境。

2008年春節的前一天,正在北京忙著談生意的袁丹軍,接到了養殖場員工吳福雲打來的電話:「老闆,餵魚的飼料全臭了,但廠長依舊堅持餵魚,導致不少鯰魚死掉了,你快點回來看看吧!」

Advertisements

袁丹軍聽到這番話后,當場癱坐在地上,要知道魚吃了發臭的飼料,基本上一池子魚都會死掉。

來不及繼續談生意的袁丹軍,立即驅車往養殖場趕去。平時只需要12個小時的路程,這次袁丹軍開了19個小時才趕到,進入養殖場后,養殖池裡都是翻著肚皮的魚。

Advertisements

見到養殖池的鯰魚近乎死絕,內心滿是怒火的袁丹軍準備找小學同學算賬,可對方失去了蹤影。

一經查賬,袁丹軍發現小學同學低價購買了魚飼料,還捲走了養殖場所有的流動資金,直接讓養殖場陷入癱瘓。

Advertisements

袁丹軍見此狀況,先是打電話報了警,隨後從北京的生意里挪了400萬資金填補虧空,可依舊是杯水車薪,無法將局面挽救回來。

2008年的最後一天,其他家庭都是團聚一堂,只有袁丹軍孤零零地獨守在養殖場中,想著做了這麼多年的生意,到頭來卻因為錯信了人害的自己落魄到這種境地。

內心滿是懊悔和苦楚。

袁丹軍身處困境卻從未想過放棄,想要東山再起,可是資金就是一道難關。那段時期,袁丹軍過得毫無尊嚴,為了借錢並保證能將錢還上,不惜給別人下跪。

眾人見袁丹軍已經破產,還背上了不小的債務,所以都不願意借錢給他。就在袁丹軍走投無路之際,一位貴人的出現,幫助他走出了困境。

2009年春節過後,槍桿村村支部書記邢昌煥主動找到了袁丹軍,表示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邢昌煥覺得,東北有許多家庭因為養殖懷頭鯰魚而脫貧致富,為何自己的家鄉不可以呢?所以邢昌煥做擔保,為袁丹軍從銀行借貸了200多萬塊錢,希望他能帶頭致富。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袁丹軍拿到錢不久后,竟然花20萬買一條受傷鯰魚的舉動。而他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商機。

袁丹軍發現自己養殖的東北懷頭鯰魚耐運輸,可生長速度卻很緩慢,遠遠滿足不了北京巨大市場的需求。

而他從事鯰魚養殖行業時,發現廣東的大口鯰魚生長速度很快,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運輸,經常會出現因為長途運輸,導致鯰魚大面積死亡的現象。

於是袁丹軍就想著,能不能將兩者的優點集於遺體,研究出新品種。然而袁丹軍的想法卻遭到了眾人的嗤笑,都覺得他這是異想天開。

在眾人眼裡,袁丹軍做生意掙錢還可以,但是「研究出鯰魚新品種」這種技術活兒,袁丹軍無疑是自取其辱。但袁丹軍認為只要一個人有心,想要去做一件事兒,只要他沒有死心,那他就一定會做到底,做到成功為止。

當然袁丹軍也明白這種技術活兒不是他自己能搞定的,於是他找到了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楊代青。希望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實現南北鯰魚雜交的想法。

當楊代青明白袁丹軍的來意后,覺得南北鯰魚雜交的想法很是不錯,兩者都是鯰魚科,成功性很大。但想要研究出新品種,就需要懷頭鯰魚和大口鯰魚的標本,最好是野生品種,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袁丹軍得知自己想法可行,心中賺錢的期望更大了。於是他找遍了全國,只在東北找到了野生懷頭鯰魚作為父本,而母本野生長江大口鯰魚遲遲沒有找到。

所以當袁丹軍在湖北省馬家寨看到那條奄奄一息的野生長江大口鯰魚,內心很是不平靜,更是花20萬買了下來。即便它救不活,但它的存在意味著袁丹軍研究出新品種有了希望。

2009年,在楊代青專家的幫助下,他研究出了東北懷頭鯰魚和長江大口鯰魚之間的新品種,並為其取名為中華鯰魚。中華鯰魚完美繼承了兩者的優點,不僅耐運輸,而且生長速度極快。

2010年,袁丹軍養殖的中華鯰魚一上市便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一天最少可以賣1萬斤。令人遺憾的是,袁丹軍花20萬買的野生長江大口鯰魚,在第二次產卵后就逝世了。但正是因為它的存在,幫助當地鯰魚產業有了更好的發展。

在2011年袁丹軍靠批發鯰魚賺了一個億,而且他還帶頭成立了鯰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以及周圍地區的人民致富,一起奔赴小康。

可以說沒有那天花20萬買的受傷鯰魚,袁丹軍很有可能賺不了一個億。而袁丹軍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有不少貴人的幫助,當然創業路上也少不了磕磕絆絆,至於捲走養殖場所有資金的小學同學也逃脫不了法律的懲罰!


其實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只要我們不放棄,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