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女拜師學畫!老師情陷「苦等13年」終抱美人歸 新婚夜「為她畫了一幅人體畫」獲利1.5億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莫過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但在洞房花燭夜這種如此讓人心情澎湃的夜晚,這對新婚夫婦卻在完成一件極為特殊的事情:畫畫。而且,新郎官的創作並非是簡單意義上的繪景繪情,而是用畫筆將嬌妻的曼妙的人體畫在紙上。

對於丈夫這種近乎怪誕的舉動,妻子卻毫無抱怨之意,甚至還主動配合起了他的創作。按理來說,這種隱秘人體畫應該當做夫婦倆的閨中趣寶,被好好收藏起來。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丈夫竟然在同年的全國「油畫人體藝術大展」上將其高調展出,引得20多萬人前來觀看。

而在該作品問世的24年後的北京保利國際春季拍賣會上,夫婦倆又再次憑藉著這幅人體畫像獲利3450萬(約1.5億台幣),實現了名利雙收。

有人不解,區區一幅人體油畫為何能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甚至賣出天價呢?如果你知道這對夫婦的真實身份就不會感到驚訝了。

原來,這副人體畫像的創作者正是引領中國油畫走向世界的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的院長楊飛雲,而畫作中的女人是比他小10歲的嬌妻佟芃芃。

兩人相識於佟芃芃的金釵之年,那時的楊飛雲甚至還擔任過佟芃芃的美術老師。經過13年的苦苦等待,楊飛雲才抱得了美人歸。

那麼,楊飛云為何會選擇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為嬌妻繪製如此特殊的畫作呢?楊飛雲與佟芃芃這對師生,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戀人關係的呢?

因畫結緣,邂逅一生摯愛的「繆斯女神」

1976年,12歲的佟芃芃被母親送到少年宮學習畫畫。在那個年代里,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花錢去學習這些「附庸風雅」的玩意兒了。

佟芃芃家境也不算優越。父親去世以後,家裡養育4個孩子的重擔就全落在了母親一人肩上。而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佟芃芃性格也十分內向。

在社會上,內向或許是一種不佔優勢的脾性。但在母親看來,這或許能成為引導佟芃芃走向藝術殿堂的明燈。

於是,在開明的母親的堅持下,佟芃芃進入了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藝術機構學習繪畫。

當時,招收佟芃芃的老師,正是剛滿22歲的楊飛雲。實際上,當時的楊飛雲也並非是科班出身的。他對油畫的心得和感悟全來自於自己的心得。

楊飛雲是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他從小就住在大草原的蒙古包中,聞著牧草和羊糞蛋子的氣味長大。

在他的心裡,一直有個比草原更寬闊的世界,那就是藝術的世界。而幫助他開啟那個世界大門的,是父親的音樂和母親和剪紙。

楊飛雲的父親是村裡有名的音樂老師,不僅歌喉了得,演奏馬頭琴和蒙古鼓更是一絕。

而他的母親擅長剪紙藝術,一雙巧手只需上下舞動一番,就能製作出一幅幅極具美感的剪紙,讓人看了無嘖嘖稱奇。

藝術之家出身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對藝術充滿嚮往,楊飛雲也不例外。在父母的影響下,楊飛雲從小就有了自己的藝術愛好,那就是塗鴉。

每當空閑的時候,年幼的楊飛雲總會選擇待在屋子裡,不願與其他小夥伴上躥下跳。

而他十年如一日重複著的動作,就是把每日的所見所聞畫在紙上,然後用略顯粗製的油筆將其繪製成塗鴉。

儘管楊飛雲在畫畫上有天賦,但在那個年代里,尋常人的愛好總是很難當飯吃的。

於是,1971年,剛年滿17歲的楊飛雲就被分配到呼和浩特鐵路局,老老實實地當起了鉗工。

鉗工,顧名思義就是用工具對零件和設備進行加工、製造和維修。總的來說這也算是個清閑活。在這種較為輕鬆的工作氛圍中,楊飛雲依舊有空閑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和少年時期不同的是,他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塗鴉,於是開始了速寫和素描。勞動工人的辛勤勞作、鐵軌上呼嘯而過的火車,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都被楊飛雲用畫筆用心記錄了下來。

當然,有的東西光有天分還是不夠的,特別是像畫畫這樣的藝術活,倘若沒有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加以指點,很有可能會陷入靈感枯竭的死胡同里,難成大器。

很幸運的是,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鐵路局裡,楊飛雲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恩師。

這位恩師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是系內有名的高材生,在油畫領域頗有造詣。

當時,因為四處給人畫肖像練手,楊飛雲的繪畫水平突飛猛進,在局裡也算小有名氣了。

老師傅自然也看過了楊飛雲的作品。楊飛雲靠自學在美術上能達到這種水平已經十分難得了,不過科班出身的老師傅還是一眼就看出來了他畫中的不足之處。

感情有餘,但是力度卻沒把控好。這樣的作品,縱然在感情方面登峰造極,若無法用畫筆完美展現出來,也難有出頭之日。

帶著惺惺相惜的好意,老師傅特意將這個問題反映給了楊飛雲,並認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而後老師傅看出他在古典油畫領域有天賦,又把自己的珍藏多年的畫冊贈予了他。

面對老師傅的提攜與指教,「野路子」出家的楊飛雲自然是無比感激。而對於師傅的建議,他也思考了很久。

在繪畫之初,楊飛雲其實並沒有確定自己將來究竟要走哪種風格,只是因為喜歡畫畫,才一股腦地畫了十幾年。

但是在聽到老師傅談及古典主義與中西繪畫藝術的相通后,楊飛雲才真正確定,古典油畫才是自己的畢生所求。

可以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位「伯樂」的指引,楊飛雲的油畫世界觀才真正建立了起來,而這種將走向世界的帶有東方韻味的古典油畫才生根破土,迸發出了藝術的萌芽。

經過3年的苦練,楊飛雲在古典油畫方面逐漸有了自己的心得。1974年,不甘平凡的楊飛雲終於下定決心辭去這個「鐵飯碗」,來到大城市勇敢逐夢。

他原以為,初生牛犢的他,這場夢會做的很辛苦。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一位繆斯女神的出現,竟能讓他的步伐走地如此輕快。

而這位給楊飛雲的一生帶來好運的繆斯女神,正是當時年僅12歲的佟芃芃。

苦等13年,兩人終於結為畫壇眷侶

在希臘神話中,繆斯女神又稱為第六感女神,是靈感與思路的象徵。

對於藝術者來說,倘若一生中能遇見自己的慕斯女神,就意味著自己的藝術之路將暢通無阻,創作的靈感永不枯竭。翻譯成我們普通人的說法,其實就是「旺夫」和「福星」。

毋庸置疑的是,佟芃芃的出現的確給楊飛雲帶來了好運。兩人初次相見,楊飛雲就不禁感嘆,這真是一個富有東方氣質的奇女子。

「即便芃芃什麼也沒做,骨子裡那種與生俱來的典雅氣質,瞬間就能將人帶入畫中。」

佟芃芃身上的這份獨特氣質深深地吸引住了楊飛雲,加上當時她還是班裡唯一的女學生,楊飛雲對她的專註度自然比別人多了幾分。在繪畫方面,楊飛雲向來推崇知行合一。

對於畫家來說,把作品畫地像照片一樣,並非是一件好事。唯有靠自己用心去領悟,畫出傾注了真實情感、能讓人共情的作品,才配的上是佳作。

為了培養學生這種觀念,楊飛雲經常帶著學生們到戶外寫生。

有時他們會在夏日的野外沉浸式創作,有時會蹲守在人潮洶湧的候車室,細緻地勾勒出旅客們的神態與動作。

而更多是時候,他們會在寧靜而又祥和的夜晚,聚在黃色的燈光下,一遍遍地繪製著描繪了無數次的石膏像。

這種靈活的練習方式讓原本內向的佟芃芃也變得鮮活起來了。即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每當回憶那段快樂的年少時光,她總會想起那時清新的空氣,互相打鬧的同窗,忽明忽暗的燈光,以及那個一直溫柔微笑著的老師--楊飛雲。

在那個時候,對於楊飛雲的情感,或許佟芃芃自己也搞不清楚,這究竟是對一位師者的敬意,還是對一位男性的仰慕。

但是,她能肯定的是,倘若說年少時的自己是快樂的,那這份快樂中一定有一部分是因為楊飛雲。

奈何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2年後,隨著佟芃芃少女時期的落幕,楊飛雲與佟芃芃也迎來首次的離別。

而值得欣慰的是,這次的離別,對於楊飛雲的事業來說,並非是壞事。因為在那年,他考上了中國美術界的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

1978年,隨著全國高考的恢復,24歲的楊飛雲經過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彌補了多年來非科班出身的遺憾。

儘管呼和浩特與北京的距離足有470多公里,楊飛雲和佟芃芃的緣分卻並未結束。相反地,隨著兩人常年的通信,雙方的感情甚至越發深厚起來。

那時的佟芃芃因為繁重的學業已經停止了繪畫,但對於藝術的渴望與追求她卻一刻都沒放下。

特別是楊飛雲在信中的字裡行間,向她展現出的老北京的風土人情、人文樣貌,更讓16歲的佟芃芃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追隨老師的腳步,考上北京的高校,親自去那座歷史古城瞧一瞧。

1981年,17歲的佟芃芃在楊飛雲的鼓勵下,考上了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開啟了屬於她的五年大學時光。

來到北京后,果然與楊飛雲信里所說,這裡的藝術氛圍格外濃厚,風土人情異常開發。在這種活潑的環境中,佟芃芃度過了一段極為快樂的大學時光。

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青春年華的佟芃芃自然也不例外。但讓她苦惱至極的是,自己戀上的竟然是自己年少時的美術老師--楊飛雲。

當時,與一窮二白的大學生佟芃芃相比,年近30的楊飛雲在美院「鍍金」成功后,在業內已經是小有名氣了。

198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剛畢業一年的楊飛雲就憑藉著自己的優異創作風格,擔任了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的講師,深受院內師生的喜愛。

而在佟芃芃大一的時候,楊飛云為她親手繪製的一副名為《小演員》的人體油畫,更是讓他在油畫界名聲大噪,一舉拿下「全國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的大獎。

一個在藝術界,地位距離自己如此遙遠的大家,卻肯抽出時間,與自己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陪自己去聽音樂會、看舞台劇,傾聽自己的碎碎念,這樣的楊飛雲,又怎能不讓懷春的佟芃芃動心呢?

而此時依舊未娶妻生子的楊飛雲,對與自己相伴多年的佟芃芃,心裡自然也有道不清的情愫。一方面,因為兩人各方面的志同道合,楊飛雲的確對其產生了男女之情。

但是從倫理道德來說,兩人年紀相差懸殊,而且之前佟芃芃還是自己的學生。

倘若他們真的在一起了,難免外界會指指點點。自己的名聲倒無關緊要,就難免苦了佟芃芃這麼一個嬌滴滴女娃。

考慮到佟芃芃的名聲,楊飛雲最終選擇將這份愛意埋藏在心中。但是,年輕氣盛的佟芃芃又哪裡顧得了這麼多。

在她的愛情觀里,愛情是無關身份與年齡的。

況且在她認為,楊飛雲不僅是曾為她傳道受業的恩師,更是幫助她長大的知己。得此靈魂伴侶,夫復何求?

於是,在愛意的驅使下,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兩人在約會的過程中,佟芃芃終於向楊飛雲表白了。

聽到佟芃芃的告白時,楊飛雲先是有幾分驚喜和訝異,他沒想到自己苦戀了這麼多年的人,竟然與自己是情投意合的;而後,他的臉上又顯露出猶豫和不安,畢竟論常理而言,兩人並不合適;但看到佟芃芃臉上的堅毅與期待時,心軟的那刻,他便明白恐怕自己一輩子都得「載」在這個姑娘手裡了。

經過一番思索,楊飛雲最終答應了佟芃芃的表白。但是,為了顧及小女友的學業,他還是要求在佟芃芃畢業之前,最好不好將兩人的關係公之於眾。

而在外界均不知情的情況下,兩人甜蜜地度過了幾年「地下情」。

1986年,佟芃芃終於迎來了大學生活的尾期。而就在其他同學都在為自己的前途東奔西走,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佟芃芃卻向同學們爆出了一個猛料:等自己一畢了業,就要楊飛雲結婚了。

對於楊飛雲的名字,同學們並不陌生。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與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明星教師,中國近代油畫界的佼佼者,就連著名油畫家陳丹青都對其的畫作讚賞有加。

佟芃芃與楊飛雲如何相識暫且不表,單是就佟芃芃的性格而言,在所有師生的印象里,這個女孩是個十分膽小的人。

哪怕是在實驗室里碰到小白鼠,她都沒有勇氣靠近。像她這樣一個謹慎細微的人,為何會有勇氣做出畢業就結婚的決定呢?

儘管外界對兩人的結合感到不可思議,1986年的夏季,兩人還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在洞房花燭夜這種如此喜慶的日子,看著妻子在燈光下美麗嬌羞的臉龐,楊飛雲竟然沒有一齊寬衣解帶,而是興奮地拿起了畫筆,囔囔要為妻子畫一幅人體畫像。

如此癲狂的舉動,換其他任何一個人或許都很難理解,但是陪伴了楊飛雲十幾年的佟芃芃對他的舉止早已心領神會。看著丈夫的眉飛色舞,她明白這是楊飛雲靈感泉涌的表現。

於是她婷婷裊裊地下了床,體貼地將新房布置成了畫室,並溫順乖巧地坐在一旁當起了人體模特。這一過程,兩人並未言語。

但雙方的一舉一動間,均展露出其完美的默契。隨著楊飛雲最後一筆的停落,這副堪稱絕品的新婚人體畫像已然成型。

只見在這幅作品中,女子雖皮膚「些許裸露」,卻沒有映射出絲毫的荒淫,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安寧典雅的美感,讓人感覺舒適與安心。

而執筆人能如此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這份美感,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畫中的女子是他念念不忘,捧在手心的愛妻!

結束完繪畫后,望著美麗的嬌妻,楊飛雲鄭重地承諾道:

「這幅畫將成為我們之間愛的見證。從此,我的模特,也僅此你一人!」

楊飛雲這番話並非是隨口一說。時至今日,他的確用自己的餘生在踐行這份承諾。

後來,為了讓這種人體油畫藝術真正做到雅俗共賞,楊飛雲特意將畫取名為《靜物前的姑娘》,並在1988年12月的全國「油畫人體藝術大展」上予以展出。

無論男女老少,名流平民,只需花費幾角的門票費,就能欣賞到該畫作。

人體油畫是有別於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在那個年代里,其前衛大膽的元素更是很難被國人認同。

而儘管《靜物前的姑娘》的展出之日,有高達22萬人專門為此前來捧場。但參觀者們對該作品的態度大部分還是質疑與反對。

甚至有不少人因為無法接受如此大尺度的作品還特意向有關部門檢舉,要求立刻將其撤出展會。也因為這個原因,這幅絕妙的人體畫像被雪藏了24年之久,直至2012年的春季拍賣會上才被重見天日。

不過隨著拍賣會上,畫作一舉拍出了3450萬(約1.5億台幣)的高價,這幅人體畫也被譽為了保利2012排名第一的現當代藝術品。儘管當時世人對畫作的寬容度不夠,楊飛雲還是憑著這幅作品一舉成名,成為了當時最享譽盛名的油畫大師。而他的這幅《靜物前的姑娘》更是成為了這場畫展的最佳封面,連陳丹青都忍不住讚歎,宣稱這應該是80年代最精緻的油畫。

互相成就的人生,永不褪色的畫作

與《靜物前的姑娘》一齊出名的,還有楊飛雲的妻子佟芃芃。在丈夫的完美詮釋下,佟芃芃在畫上的一顰一笑都投射出東方美人的古典美。

而這份獨特的氣質,也是楊飛雲多年來百畫不厭的重要原因之一。

顯然,在佟芃芃這位「繆斯女神」的影響下,楊飛雲的繪畫道路走得越發通暢。但是,婚後的佟芃芃卻漸漸感到了一絲迷茫。

丈夫在事業上的成功讓她很高興,但同樣熱愛著繪畫的她,卻不甘於只做大畫家楊飛雲的妻子。她想要的,是用畫筆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對於妻子的理想,楊飛雲表達了由衷的認可。在他認為,即便妻子大學學的是醫療專業,只要她有創作的慾望,就不該去壓抑。

1988年,在楊飛雲的鼓勵下,佟芃芃再次拿起了那支闊別已久的畫筆。而這次,她是為了自己而握筆的。

你聽說過在今天有哪個畫家只畫畫,不賣畫嗎?中國女性油畫家佟芃芃便是這樣的人物。

和丈夫沉穩哲理的繪畫風格不同的是,她的油畫更顯安寧與隨和。不拘謹也不被動。一筆一畫間,透露出畫者本身對對象的思考,讓人有股心安的力量。

畫由心生,佟芃芃對祖國的情感也和繪畫一樣,無比的真摯。

1989年,因為《靜物前的姑娘》名氣大漲的楊飛雲被美國一家畫廊看中,成為了畫廊的簽約畫家,被派到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四處考察和參展。

按道理來說,如此長周期的異國生活,即便楊飛雲和佟芃芃此時選擇移居海外,也無可厚非。

但是,在經過了三年的異國生活后,佟芃芃卻向丈夫表示,與西方世界霓虹燈相比,自己更習慣故土的風土人情。

而對於一個畫家來說,令人心安的故鄉,才是產生靈感的真正來源。這個觀點,也與楊飛雲多年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

於是,在佟芃芃的建議下,1992年,楊飛雲辭去了這份薪資優渥的工作,選擇與妻子回到祖國繼續任教。

經過歲月的洗禮,如今楊飛雲筆下的人物越來越寫實。在他的畫作中,主人公大多是面朝黃土的農民和任勞任怨的工人。

2022年,楊飛雲已經58歲了。和30多年前那個在鐵路局裡工作的鉗工不同的是,他已經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身上光環萬丈,名下桃李滿門。

但是,和30多年前一樣的是,他依舊是那個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最樸實無華的勞動者。

而如今的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用畫筆把農民的辛勤可愛,工人的無私樸素一筆一畫地勾勒出來。而·這種信念感,也是妻子佟芃芃教給他的最寶貴的東西。

楊飛雲與佟芃芃的故事,總會讓人想起那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從壯志凌雲的青年再到白髮蒼蒼的老年,楊飛雲與佟芃芃之間的情感,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相處中,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係、畫家與模特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甜蜜膠著的戀人關係。

你用整個青春與靈魂來與我作伴,那我也願意執起畫筆為你勾勒一輩子的畫像,做專屬你一人的匠工。試問人們窮其一生,要想找到一位在精神上產生共鳴的伴侶有多難?

很幸運的是,楊佟二人遇到了彼此。所以哪怕兩人終有一日會化作一捧黃土,那一幅幅見證雙方愛意的油畫,在漫漫的時間長河裡,也將永不褪色!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