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放生失敗!男子撿回「受驚獼猴」後放歸大自然 第4次竟穿越「30公里回來報恩」但最終還是送走

文/人間紀聞錄

編輯/人間紀聞錄

2009年9月中旬,在重慶綦江打工的男子張小剛,正忙著照料十幾隻羊。突然,他接到了家裡人打來的電話。

「小剛,猴子回來了!」

家人說的話讓張小剛有些始料不及,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之前已經放歸3次未果了,如今第四次放歸後,這隻不到2歲的猴子竟然又在30天後,跑了30多公里回到他家!

究竟,這隻猴子一直賴在張家的原因是什麼?而這次回來又是為了什麼呢?

對猴子的救助與四次失敗的放歸

2009年7月22日,那是出現21世紀最為壯觀日全食的一天。那天對人類來說,是觀景的一天,可對動物來說,卻以為是末日來臨的一天。

張小剛就在自家門口的樹上,看到了一隻因為日食而備受驚嚇的小獼猴。小猴子一看見張小剛,好像看到了救命稻草,眼神里都是求救和可憐。而張小剛看著肚子乾癟、身體瘦弱的小獼猴孤苦無依的樣子,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將小猴子從樹上救下來以後,張小剛立馬準備了食物和熱水,先讓它吃飽,隨後又給它洗了個熱水澡,小猴子的飲食起居,平日的遊玩散心都是張小剛負責照顧。沒過多久,張小剛和小獼猴就成為了親密無間的「父女」。

自打小獼猴對張小剛產生信賴和依戀後,不僅每天都是他的「跟屁蟲」,就連晚上睡覺,也非他不可。如果張小剛晚上要蓋著被子睡覺,小獼猴就不幹了,拉著扯著被子,一定要張小剛露出一隻手撫摸,才肯睡去。

可要說短時間救助還行,可張小剛情況特殊。他的家在著名風景區—黑山谷附近,因為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每年夏天,都會有很多遊客來到這裡遊玩避暑。而張小剛就和哥哥張勇依靠著得天獨厚的景區優勢,開了一家農家樂。

可是,夏天一過,山裡秋意漸涼,基本上不會再有遊客來遊玩了,兄弟倆的農家樂自然也就沒有人光顧了。但之前為了建這個農家樂,家裡人借了不少錢,舉了幾十萬元的外債。每年國慶節後,張小剛和張勇就會利用旅遊淡季,外出打工賺錢,只剩老母親獨自在家。

照顧小獼猴差不多20天了,考慮到自己馬上就要外出打工,而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終歸是要回歸大山的,便有了想要將小獼猴放歸的想法。

因為家本就是層巒疊嶂的丘陵地帶,四周八圍都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張小剛就把放生地點選擇在了旁邊的山上,可還沒等他自己到家,小獼猴就已經領先到家,在門口等著他了。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兩次。

「我走快,它比我更快,它的動作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必須在路上走,它在樹上跳,你能跳贏它嗎,沒辦法的。」

第三次放生,為了防止小獼猴再次順原路找回來,張小剛和哥哥通力合作,把小獼猴裝進了扎了口的蛇皮袋裡,然後騎著摩托車把它送到了3公里之外的大山之中。可不到一個小時,小獼猴便又在大門口嬉戲玩耍了。

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放歸地點和家還是太近,張小剛便聯繫了當地的林業部門。在檢查完小獼猴沒有傷勢之後,便一起用越野車把小獼猴送出了30公里之外的天然林保護區。這次送走之後,小獼猴沒有像之前一樣回來了。連續等了3、4天,也沒見到身影,張小剛便放心地出門打工了。

萬萬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時間,30公里之外的猴子便又找上門來了。

獼猴歸來

張小剛在接到家裡人打來的電話後,很驚奇也很好奇,他不知道小獼猴是怎麼從30公里之外的深山中跑回來的,現在回來又變成什麼樣子了?他趕緊向老闆請了假,想要抓緊時間去看看遠道歸來的小傢伙。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途顛簸,張小剛回到了重慶萬盛的老家,還沒進家門,就看到了小獼猴嬉戲玩鬧的身影,和家裡人歡快的笑聲。八姨婆萬志芬興奮地向他描述著昨天下午,小獼猴回來時候的場景。

「昨天我在洗鋪蓋、弄鋪蓋,就看見它(小獼猴)從那邊回來,他就在門前跳啊、翻啊,一個窗子一個窗子的瞅,歡喜得很。」

小獼猴回來的那天,正下著濛濛細雨。農家樂因為沒有客人,也就沒把大門和窗戶打開。獼猴回來後,眼見窗戶沒開進不去,轉而又去了大門,雖然大門關著的,但它抓著玻璃門晃來晃去,還真被她扒出了一條小縫。最後,用了吃奶的力氣就擠進來了。

進門後,小獼猴熟門熟路的,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樣,直接朝著床上爬去了。萬志芬起初嚇了一跳,以為是家裡進賊了窸窸窣窣有響聲,後來定睛一看才知道是送走了1個月的小獼猴。

小獼猴還是那麼好動,只不過這次回來身體不再是瘦弱乾癟的樣子,而是長得肥肥壯壯的,身上換下的毛也長得濃密了不少。看來,山上的食物很是充足,小獼猴在山上的生活也過得不錯。

看見張小剛也回來了,小獼猴一個箭步飛奔進了他的懷裡。看著眼前健壯了許多的小獼猴,張小剛感慨萬千。他真的想知道,這30天,小獼猴是怎樣在山中度過的?又是靠著什麼通天本領從30公里之外的地方找回來的?

張小剛曾聽說過,候鳥和魚遷徙可以通過地球磁場和太陽星辰來辨別方向。他認為猴子和別的動物不大一樣,別的動物一旦放在深山裡,可能摸不透大方向,但猴子可以,能確定自己在哪個地方待過。

要知道,張小剛的家四周都是此起彼伏的山丘,要想從30公里之外的地方過來,至少需要翻越好幾座山。山林里植被茂密,很難通過肉眼找到正確的方向。而且小獼猴有個弱點,就是怕人多,怕車過,這兩個條件都能讓它躲進草叢中不敢邁出半步。所以,從公路回來應該是不可能的。

所以,張小剛覺得,小獼猴可能一路上觀察著山勢、距離和方向,因為這個時節有不少野果成熟了,小獼猴餓了可以吃野果,渴了可以喝山間的泉水。只不過,這幾天山裡陰雨連綿,想必小獼猴為了趕路,沒少被風吹雨淋。就這樣風雨兼程,走了30多公里才到家。

獼猴的改變

小獼猴的這一行為讓張小剛十分感動,他沒想到自己對小獼猴二十來天的友善和款待,竟然換來了它一個月的找尋。

或許,小獼猴覺得張小剛把它放歸山林是拋棄它,而不是為了讓它更好更自由地生活。而且,自打這次回來以後,小獼猴對張小剛更加的依戀和離不開了。張小剛也發現,回來後它的脾氣和行為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小獼猴見到人就要凶,除了張小剛之外的所有人,只要靠近它的範圍,就會手腳並用發脾氣,如果要摸摸它,更會發火逞凶,根本沒人敢靠近。而現在一般上只要不打它,不惹怒它,都會很和善不會攻擊。

而且,小獼猴不僅脾氣大得很,還很有嫉妒心,特別是對小孩。仗著大家對它的喜愛,動不動就欺負弱小。一旦有小孩靠近張小剛,它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打小孩,莫名其妙地吃起了醋。

張小剛猜測,或許是小獼猴以為是自己太頑皮,才把它「扔掉」的。所以這次回來後,改變的痕迹太明顯,再也沒有打人抓人的非分之舉了。最為突出的是,小獼猴的「護主」行為,越發的激烈了。

如果有人拍打張小剛,小獼猴就會立馬提高警覺,瞪大眼睛後投去惡狠狠的目光。如果還有對張小剛有更過舉動的,小獼猴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上前去,對攻擊的人窮追猛打,絲毫不退讓。

或許,小獼猴真的覺得自己已經是這個家裡的一份子了。張小剛看著它對自己如此依戀和保護,如今又變得乖巧了不少,一時間也不想再次將它放歸山林了,是不是真的可以一直把它留在身邊呢?就算可以,每年下半年都要外出打工,誰來照顧它呢?

張小剛想著,如今他在外面的工作是給人看羊,白天照顧餵食,晚上也是一個人在山上休息。如果把小獼猴帶去,應該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而且小獼猴每天吃的東西也不算多,如此依賴既能解決小獼猴的去處,又不耽誤他在外打工,看起來,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這樣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贊同,堅決地保證也得到了老闆的同意。張小剛興奮又欣喜,一大早就開始為明天帶著猴子出行做著準備,而猴子就在院子里和家裡的動物玩耍嬉戲。

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又出現了。

野性暴露

要說小獼猴和家裡的貓貓狗狗玩耍,這不是什麼稀奇事,因為以前它就經常和家裡的小狗玩耍,所以大家都沒有放在心上。

一個月前,家裡出生2個月的小狗,正處於喜歡玩耍的階段。小獼猴一見到小狗,二者就打成了一團,玩得不亦樂乎。

但說是玩耍,但互相之間還是想要較個高下。小獼猴本身動作就比狗快,加上不服輸的個性,很快就把只會「動嘴不動手」的小狗給打趴下了。要麼就是揪耳朵,要麼就是扯尾巴和狗腿子,反正玩不過10分鐘,小狗就嗷嗷直叫趕緊求饒了。

雖然互相打鬧得厲害,但是從來沒有出現過實質性的傷害,每次都是今天打完生氣,明天又和好如初了。所以,小獼猴和家裡動物之間的嬉戲打鬧,從來都沒有人放在心上過。

但就在一個下午,小獼猴對家裡養的花貓動起了心思。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就是平常的嬉戲打鬧。可十幾分鐘過後,這一場小打小鬧,直接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階段。

小獼猴和花貓你追我趕,互相傷害的動作快到人眼都難以捕捉。不一會,大傢伙都嗅到二者打鬥的氣息不太對,可到那個時候再阻攔時,已經來不及了。

「貓已經是快奄奄一息了,猴子只是拖著一隻手臂在跑,跑來找我告狀。」

最終,花貓因為小獼猴而犧牲了。但小獼猴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不僅被抓成了大花臉,前肢也被咬出了三個大洞。

在張小剛看來,小獼猴好了不過兩天,頑皮的野性又暴露出來了!這次的「猴貓大戰」,不僅讓張小剛為花貓惋惜,也讓他意識到了,獼猴本就是生性頑劣的野生動物,養在人身邊可能會帶來無窮的禍患。

於是,讓張小剛打工時帶著小獼猴的想法,被一家人堅決的否定了。

「本身猴子就比不了其他的動物,它好動,只要活動的東西,它都敢去摸。覺得萬一整出麻煩來了,那就不好了。」

張小剛一家人有這樣的顧慮沒有錯,但是否讓張小剛帶去養或留在家中,還有待商量。眼前最重要的是給小獼猴養傷。

起初被貓抓咬後,張小剛沒放在心上,因為這些小打小鬧而受小傷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所以以為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可到第三天的時候,小獼猴的手臂已經完全腫大了。

為了防止小獼猴的傷口繼續惡化,張小剛趕緊從山下找了獸醫進行救治。獸醫先對小獼猴的傷口進行消毒,進而注射了消炎藥,一系列操作下來,看在眼裡的張小剛感覺自己經驗不足,以後對小獼猴的照顧可能會存在瓶頸。

「以前我照顧那些動物,可能還懂一點點,但是猴子是第一次接觸,有些經驗不足。」

張小剛意識到,野生動物最終的歸宿本應就是大自然。即使自己有百般不舍,但有些東西,真的不能強求。可是四次送走四次回來,究竟該把小獼猴送往何處呢?

動物的樂園

張小剛苦思冥想了好幾天,始終沒有找到適合放歸小獼猴的地方。30多公里都能跑回來,相比周圍是不會有更好的地方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再次聯繫林業部門,共同商討小獼猴的歸處。考慮到小獼猴無法放歸,林業部門特地為此聯繫了動物園。

聽到小獼猴有了去處,張小剛欣喜不已,但又不確定是否可以適應動物園的生活。為此,他特地跑到了100多公里之外的重慶市動物園,想要先實地考察一番。與此同時也帶上了小獼猴一同前往。

結果,小獼猴才剛站在獼猴籠舍面前,同類相見就分外親切了。兩隻小獼猴隔著玻璃互相打量,不動手不動腳,好像雙方是多年未見的親人一般,只是默默地望著不說話。

原來,猴子是群居動物,有同類作伴,即使沒有張小剛在身邊照顧,小獼猴也不會覺得孤單。動物園也保證,會先給小獼猴一個獨立的屋子,確保同類之間不會互相打鬥而受到傷害,等它熟悉環境和進行健康觀察後,再和同類後再放在一起。

隔行如隔山,張小剛意識到,動物園的飼養方式和技術,才是小獼猴最舒適健康的生存環境。在這裡有同類作伴,也有利於小獼猴的身心健康。

所以,張小剛最終決定把小獼猴留在動物園。他相信小獼猴一定會很好的融入集體生活,也不會將他忘記。

結語:

保護動物,不同的人也不同的方式。有人選擇精心呵護,有人選擇專業照顧,也有人選擇送回大自然。要說這些方式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無法將方法準確定位。

作為動物,除了身體健康,生活無恙,還要找到同類,生息繁衍。而作為保護動物的人類,除了要照顧和愛護之外,讓它找回天性,才是真正的保護。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