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最痛恨的兒子!因陷害兄弟被軟禁26年,為解悶「狂生20個孩子」:待遇勝過當皇帝
康熙帝晚年,在太子胤礽被廢黜後,由於老皇帝再沒有冊立新儲君,所以各懷野心的皇子們為爭奪太子之位,上演了一幕幕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好戲」,史稱「九子奪嫡」。在爭奪儲君的諸位皇子中,以胤禔最為陰毒險惡,因而也最為康熙帝所痛恨。那麼,胤禔究竟因何惹惱了康熙帝?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胤禔畫像
Advertisements
胤禔是康熙帝玄燁的庶長子,雍正帝胤禛的異母兄,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母親是惠妃納喇氏(又譯做那拉氏、納蘭氏),叔外公則是權傾朝野的大學士明珠。在胤禔出生之前,康熙帝還有4個兒子,但由於他們尚未達到序齒的年齡便早夭,所以按照皇家的規定,長大成人後的胤禔便成為皇長子,也即大阿哥。
雖然胤禔是長子,但由於他是庶出,所以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他無法成為儲君,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比他小兩歲的異母弟胤礽(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爬上太子的位子。隨著年齡漸長,胤禔的失落感越來越強烈,雖然表面上不敢流露出來,但內心深處卻很是不平。
胤礽畫像
Advertisements
然而胤禔深知抱怨不能解決問題,要想取代胤礽的位子,除了需要等待他犯下致命的錯誤外,還需要不斷地修鍊自己,以便成為讓父皇欣賞的人。正因如此,胤禔自幼便苦讀詩書、練習武藝,再加上他天資聰穎,所以年紀輕輕地便成為一個文采出眾、弓馬嫻熟的皇子,在眾兄弟中堪稱表率。依據極受康熙帝器重的傳教士白晉的說法,皇帝非常欣賞胤禔,對他寄予厚望,並多次在公眾場合誇獎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8歲的胤禔從軍出征,跟隨撫遠大將軍福全(康熙帝的異母兄)討伐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6年後,康熙帝親征噶爾丹,胤禔再次隨軍出征,與內大臣索額圖共領御營前鋒營,並在昭莫多大破準噶爾的主力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胤禔跟隨康熙帝巡視永定河河堤,總管治河事務,稍後又奉命拜祭華山。
康熙帝畫像